• 9001诚信金沙



  • 9001诚信金沙集团
    2021-12-23 17:34

    陪儿子睡到15岁,花7小时盯吃饭:父母有多奇葩

    分享到:

     

    陪儿子睡到15岁,花7小时盯吃饭:父母有多奇葩,孩子就多废柴

    最近,看了一档环球教育观察类纪录片《你好未来人类》。

     

    中国篇的主角,是13岁的华裔少年何家进。

     

    家进非常优秀 ,11岁参加英国《天才儿童》智力竞赛,自信沉着,一路过关斩将  ,表现抢眼 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陪儿子睡到15岁,花7小时盯吃饭:父母有多奇葩,孩子就多废柴

     

     

    除了智力过人,家进的发展很全面:橄榄球打得好 ,还会拉小提琴、弹钢琴...

     

     

    陪儿子睡到15岁,花7小时盯吃饭:父母有多奇葩,孩子就多废柴

     

     

    此外,家进并非孤僻的学霸 ,他和同学相处融洽。

     

    如此优异的表现,离不开妈妈每一步的精心谋划 。

     

    认为学校课程太简单,所以她额外制定了一套课程表,陪着孩子边学边检查。

     

    陪儿子睡到15岁,花7小时盯吃饭:父母有多奇葩,孩子就多废柴

     

     

    因为“医生的地位和回报都很理想”,从孩子小的时候,就不断灌输学医的好处和信念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陪儿子睡到15岁,花7小时盯吃饭:父母有多奇葩,孩子就多废柴

    为了不走弯路,每次遇到大的决定 ,她都会替家进做出更优的选择。

    陪儿子睡到15岁,花7小时盯吃饭:父母有多奇葩,孩子就多废柴

    效果很显著 ,家进能力卓越,还多才多艺。

     

    甚至明明喜欢编程,可被问起时 ,依然选择了妈妈期望的生物方向 。

     

    陪儿子睡到15岁,花7小时盯吃饭:父母有多奇葩,孩子就多废柴

    那么,妈妈的教育真的成功了吗?

     

    节目中,有一款模拟孩子成长的游戏,将完美学霸的一家撕开了裂缝。

     

    游戏世界里 ,在家进妈妈的培养下,孩子16岁,因压力过大精神崩溃,再也无法学习。

     

    陪儿子睡到15岁,花7小时盯吃饭:父母有多奇葩,孩子就多废柴

    家进妈妈大失所望 ,却又困惑迷茫。

     

    她没想到 ,自己费尽心思的付出,会成为压垮孩子的元凶 。

     

    陪儿子睡到15岁,花7小时盯吃饭:父母有多奇葩,孩子就多废柴

    游戏中 ,天才少年被妈妈“养废”。

     

    游戏外,报告显示,家进的压力值已经达到了顶级 。

    陪儿子睡到15岁,花7小时盯吃饭:父母有多奇葩,孩子就多废柴

    此时,家进妈妈看着孩子啃得光秃秃的指甲,才若有所悟。

    陪儿子睡到15岁,花7小时盯吃饭:父母有多奇葩,孩子就多废柴

     

     

    家进妈妈的身上,有许多中国式父母的影子。他们总是很焦虑 ,担心孩子冷暖 ,害怕孩子犯错。

     

    所以,他们就像牵着一根线 ,牢牢控制着孩子的一举一动。

     

    然而,密不透风的控制,真的是为孩子好吗?

     

    每一个活在父母控制下的孩子,其实都藏着两副面孔:一面乖巧服从 ,一面在压力对抗中 ,濒临绝望。

     

    陪儿子睡到15岁,花7小时盯吃饭:父母有多奇葩,孩子就多废柴

     

     

    父母的控制欲,束缚孩子一生

     

    有一次,送女儿上绘画课 。

     

    等候区里有个男孩,正嚼着妈妈塞到嘴里的饭团。

     

    吃了几口,妈妈再顺势递上吸管杯 。

     

    不到10分钟 ,男孩吃完了一个饭团 ,喝光了半杯水。妈妈显然很满意 ,不再继续“投食”。

     

    可我注意到,男孩始终没有看一眼食物 。他的精力明显在别处,机械地吞食着递到嘴边的东西。

     

    说真的,这个连吃多少、该不该喝水都由别人决定的孩子,真的很可怜 。

     

    他们明明正在生长,却被紧紧地拽住 ,失去自己真正的体验。

     

    许多父母眼里,孩子就像等着喂食的婴儿 ,仿佛不去主宰控制,孩子就没有能力感知。

     

    可连感受都被剥夺了的孩子 ,又怎么能长出真正的自我呢 。

     

    俄罗斯动画短片《脐带》,讲述了一个被母亲用脐带拴住的故事。

     

    动画开头 ,孩子出生时,医生想要剪断脐带 ,却被母亲阻止了。

     

    此后 ,这根脐带就成了母亲牵制孩子的手段。

     

    无论是乱涂乱画,还是淘气地踩水坑,立刻就能拉回来。

     

    后来,孩子到了青春期,想要约会喜欢的姑娘,母亲把他拉了回来。

    陪儿子睡到15岁,花7小时盯吃饭:父母有多奇葩,孩子就多废柴

     

     

    母子俩爆发了激烈的冲突,这场战争最后以母亲的晕倒而终止  。

     

    最终,孩子选择了妥协,切断了自己的一切感知 ,用“脐带”忠实地跟随在母亲身边。

     

    陪儿子睡到15岁,花7小时盯吃饭:父母有多奇葩,孩子就多废柴

     

    故事的最后意味深长,年迈的母亲 ,被另一世界的使者带走 ,母子间的脐带终于剪段 。

     

    可终获自由的孩子 ,从梦中惊醒 ,他茫然无措,恐慌崩溃……

     

     

    陪儿子睡到15岁,花7小时盯吃饭:父母有多奇葩,孩子就多废柴

     

     

    心理学上 ,每个孩子的成长,都要去建立自己独立的感知体系。

     

    父母的插手和控制 ,就像一堵墙,割裂了孩子与真实世界的联系。

     

    这样的爱 ,保护得了孩子的身体,却护不了孩子的灵魂 。

     

    倘若有一天,失去了那根脐带 ,没有牵引的孩子又该如何自处?

     

     

    陪儿子睡到15岁,花7小时盯吃饭:父母有多奇葩,孩子就多废柴

     

     

    控制,源于对共生的强求

     

    知乎上曾有一位妈妈发问 :

    “孩子就算饿死,也不吃韭菜馅的饺子  ,怎么办?”

     

    陪儿子睡到15岁,花7小时盯吃饭:父母有多奇葩,孩子就多废柴

    非常简单的问题,却吸引了一千多万网友的围观。

     

    这位妈妈想必是用尽手段 ,也没能让孩子吃韭菜饺子,才会愤而发问吧。

     

    毕竟 ,孩子的反抗已经到了“宁愿饿死”的地步 。

     

    然而,吃不吃韭菜饺子会对身体造成什么影响吗?除了韭菜,我们还有白菜、香菇 、芹菜啊 。

     

    其实 ,真正让妈妈难以接受的,或许是孩子竟然不能和她保持同样的感受。

     

    “吃蔬菜对身体好,你为什么不吃?”

    “我都是为了你好,你怎么能不听话 ?”

     

    他们错误地认为,孩子是父母身体的延伸 ,本该感同身受。

     

    可是 ,从脐带掉落的那刻起 ,孩子就已经成为独立的个体,有着完全不同于我们的意愿。

     

    如果 ,父母拼命地去要求、去强迫、去建议、去主宰 ,不断地对共生关系的强求,只会成为悲剧的源头 。

     

    想起台湾女星狄莺,她38岁高龄产子,对儿子孙安佐呵护有加 。

     

    盯孩子吃饭 ,为了保证食量 ,每天花费7个小时。

     

    盯孩子睡觉,直到儿子15岁,母子依然同床 。

     

    盯孩子成绩,低于90分,她就会失控抓狂。

    陪儿子睡到15岁,花7小时盯吃饭:父母有多奇葩,孩子就多废柴

    密不透风的管控,渗透到了孙安佐生活的方方面面 。18岁之前,他还不能独自出门。

     

    陪儿子睡到15岁,花7小时盯吃饭:父母有多奇葩,孩子就多废柴

     

     

    最终,18岁的孙安佐在美国涉嫌持枪 ,被警方捕获入狱。而他的房间内 ,还存放着大量的武器。

     

    孩子的身体逐渐成长,可精神却被压抑成了巨婴。

     

    在这种快要窒息的管控中,孙安佐的暴力和堕落,何尝不是一种自我毁灭的绝望。

     

    美国心理学家戴维·托马斯说 :有的父母教育孩子,往往不是因为爱,而是出于害怕分离。

     

    依靠脐带束缚住的 ,从来不是爱。

     

    尊重和接受孩子的分离 ,才不会在成长与控制的较量中两败俱伤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陪儿子睡到15岁,花7小时盯吃饭:父母有多奇葩,孩子就多废柴

     

     

    青少年教育专家 、心理专家陈默老师提出过一个结论:如今的孩子都承受着很大的源生伤痛 。

     

    其中之一就是 :孩子都背负着沉重的情感负担。

     

    作为父母来说 ,孩子承载了太多的期望,也寄托了太多的爱。

     

    我们按照心目中最好的养育 、最好的规划,拼尽一切去奉献,我们使出12分力气,就巴望得到一个9分的结果 。


    同时 ,我们在付出这一切时,也会不自觉地希望孩子用“顺从”予以回报 。

     

    这种情感上的牵制 ,如同看不见的脐带 ,控制着孩子的身心,让他们在压力中难以喘息。

     

    真正的父母之爱,是一场得体的退出。

     

    父母的感受和期待 ,不该是拴住孩子的缰绳 ,也不该变成压在孩子心上的重量 。

     

    孩子的世界 ,有冷暖、有酸涩,却自有花开。

     

    综艺节目《少年说》中 ,有一个男孩对妈妈的表白,很是动人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陪儿子睡到15岁,花7小时盯吃饭:父母有多奇葩,孩子就多废柴

     

     

    父母离婚后,妈妈为了给他更好的教育条件,不顾劝阻,带着他去城市打拼 。

     

    当过按摩师、做过服务生 、为了学费四处求人...

     

    妈妈的崩溃和辛酸,都被男孩看在了眼里。

     

    可是 ,面对男孩的体谅和内疚 ,妈妈却坦然说道:

     

    人生就像一趟列车,当你出生的时候,妈妈就上车了,陪你走完成长 ,我也就该下车了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陪儿子睡到15岁,花7小时盯吃饭:父母有多奇葩,孩子就多废柴

     

     

    妈妈的柔软和智慧,让人心生钦佩 。

     

    爱孩子,是陪着他度过一段旅程,放手让孩子分离,却是让孩子走更远。

     

    最后,请让我们,

     

    不做孩子的监视者,成为孩子的引导者;

     

    不做孩子的窥探者,成为孩子的陪伴者 ;

     

    不做孩子的操控者,成为孩子的守望者 。

     

    最好的爱,莫过于适时退出,远远相望,还给孩子自由而独立的灵魂。

     

    毕竟,废掉的游戏可以叫停,孩子的人生却不会重来。

     

    上一篇:他山之石-山西高考志愿信息交流 :走马灯式教学法 ,你方唱罢我登场
    下一篇 :致重庆市各中小学和家长 :撤销“家校联系群”、“家委会”可好 ?


  • XML地图